市場震盪之中保持韌性:主流幣種及分散投資至為關鍵
近日,美中緊張局勢急劇升溫,引發兩地金融市場應聲下挫。2025年10 月 10 日,隨美國宣布 100% 中國進口關稅,全球資產普遍急挫,加密貨幣市場更經歷據稱史上最大規模爆倉。短短三小時,全市場強制平倉金額超過 190 億美元,近 160 萬投資者損失慘重。部分小幣種(meme coins)單日跌幅高達 90-100%,令不少利用槓杆的投資者資產瞬間歸零。然而,比特幣和以太幣作為市值最大之加密資產,跌幅僅分別約 13-17%[1],顯示其抗跌及流動性優勢,是機構及長線投資者首選配置標的。
家族辦公室資產配置新趨勢
根據高盛《2025 Family Office Investment Insights Report》,亞太地區家族辦公室持續增加對小眾資產類別的投資權重,包括藝術品、加密貨幣/區塊鏈、體育、釀酒廠等,相比傳統股債更加重視分散投資和結構性增長。 2025 年,加密貨幣已成為重點投資賽道,約有33%的家族辦公室布局加密貨幣,較2023年的26%提升 7 個百分點,其中亞太地區家族辦公室更積極,佔比已高達35%。[2]以亞洲—特別是香港、新加坡及中國—家族辦公室為例,加密貨幣逐漸成為資產配置必要一環,甚至有機構計劃進一步加大相關比重,以捕捉長期結構性成長。
投資比特幣和以太幣是首選
最新一輪市場震盪也再次證明,比特幣和以太幣是加密資產之中較抗波動之選。小幣種(meme coins)在高波動市況普遍遭遇流動性斷裂,價格瞬間歸零等風險,而比特幣、以太幣憑借高流動性及機構參與,跌幅相對有限,對投資者而言風險較低。
機構認可度大增
摩根士丹利於2025年10月於美國全面開放所有客戶(包括退休帳戶)投資加密貨幣投資產品,即美國上市的加密貨幣ETF及特定加密貨幣基金。雖然針對加密貨幣的建議初次投資配置為最高4%,但亦充分展示加密貨幣作為分散投資的重要性。[3] 機構投資者對加密貨幣的配置比例正趨向於2%至7.5%的區間。[4]
投資銀行進一步開放加密貨幣相關投資、虛擬資產ETF的資產管理規模展現驚人增長,這代表除了高淨值客戶,機構投資者、家族辦公室的參與度及認可度顯著提升,而一般投資者亦可透過ETF更便利配置虛擬資產。
中長線策略 比特幣及以太幣仍不可忽視
中長期投資而言,我們認為虛擬資產仍然是投資組合不可忽視的一環。分散投資、選擇流動性較佳的加密貨幣如比特幣或以太幣、相較於合約交易,以現貨持倉等均能在極端情況下有效降低交易對手風險,抵抗市場波動性。
隨各地監管機構對虛擬資產的監管逐漸完善、頂尖資管公司更多參與虛擬資產ETF,長線配置比特幣、以太幣依然是具持續性的資產配置趨勢。
[1] 資料來源:PANews,數據截至2025年10月11日。
[2] 資料來源:高盛,2025年9月。
[3] 資料來源:Yahoo Finance, https://finance.yahoo.com/news/morgan-stanley-unleashes-crypto-funds-190632477.html , 2025年10月11日。
[4] 資料來源:MarketWatch, https://www.marketwatch.com/story/morgan-stanley-is-opening-cryptocurrency-investments-to-all-clients-heres-what-percentage-of-your-portfolio-should-be-in-crypto-8252b361 , 2025年10月11日。
---
免責聲明
本資料由 MicroBi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(「MicroBit」)提供,僅供香港投資者參考。所有內容僅作為一般資訊用途,並不構成購買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的要約、招攬或推薦,也不構成法律、財務、稅務或投資建議。投資涉及風險,投資價值可能會上升或下降,投資者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。過往業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的保證。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應仔細考慮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,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以獲得適當的建議。
MicroBit 並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準確性、時效性、完整性或可靠性。所有材料均以「現狀」方式提供,且不附帶任何形式的保證,包括但不限於適銷性、特定用途的適用性或非侵權性。投資者應謹慎使用本資訊,並意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限制。如無特別註明,部分觀點與建議為 MicroBit根據公開數據與市場經驗所整理。
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(「證監會」)的授權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計劃的推薦或認可,也不保證其商業價值或表現。本資料並未經證監會審閱,僅供參考用途。在進行投資前,投資者應仔細閱讀相關條款、條件及披露文件,並確保完全理解所涉及的風險。如有疑問,請諮詢專業人士以獲得進一步協助。
版權©2025 小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。保留所有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