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域性銀行危機與加密市場:評估短期風險與長期優勢
2025年10月,美國區域性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再次引發關注。兩家地區銀行因涉及一家破產公司和次貸汽車貸款機構的欺詐貸款,蒙受約5,000萬美元損失。這些涉及虛假抵押品和重複質押的消息曝光後,引發市場廣泛擔憂,導致主要地區銀行指數單日重挫超6%,數十家銀行總市值單日蒸發超1,000億美元[1][2][3]
加密資產短期風險
儘管比特幣被視為「數位黃金」,但投資者需警惕銀行流動性危機可能引發的短期波動。歷史經驗表明,地區銀行危機往往導致流動性緊縮,迫使機構從風險資產(包括加密貨幣)中撤資。2023年矽谷銀行倒閉就是前車之鑑:當時持有大量未投保存款的交易所和穩定幣發行商遭遇提現凍結,被迫進行強制平倉,導致加密價格急劇下跌。類似2008年信貸損失蔓延至股市,再反噬銀行投資組合的惡性循環,仍為當前面臨的潛在風險。[4][5]
長期展望與歷史啟示
儘管短期可能面臨波動,比特幣和以太幣的長期結構性價值依然穩固。
2008-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,美聯儲降息500個基點至0-0.25%,開啟了風險資產的長期牛市。類似地,2020年疫情期間比特幣暴跌逾40%至3,850美元後,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動其在六個月內反彈至29,000美元上方。這些數據表明,在貨幣寬鬆週期中,股票和數字資產往往能展現強勁反彈動力。
現貨比特幣ETF的獲批為傳統金融機構開啟了加密投資通道,連接了來自華爾街的流動性與去中心化資產。德意志銀行分析師Marion Laboure預測,到2030年「部分央行將把比特幣和黃金納入核心儲備」,並指出在地緣政治壓力下比特幣與傳統資產相關性趨弱的特性[6]。與此同時,以太幣通過升級「權益證明」持續進化,這些升級不僅降低能源損耗,更提升了長期擴展性。
資料來源
[1] 路透社, https://www.reuters.com/business/us-regional-bank-stocks-hit-by-zions-charge-off-fraud-allegations-2025-10-16/, 2025年10月16日。
[2] 彭博, https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25-10-16/zions-western-alliance-disclose-bad-loans-tied-to-alleged-fraud , 2025年10月16日。
[3] Investors.com, https://www.investors.com/news/first-brands-bankruptcy-jeffries-zion-western-alliance-regional-banks/ , 2025年10月16日。
[4] Telegraph, https://www.telegraph.co.uk/business/2025/10/17/us-banks-credit-loans-fraud-ftse-100-markets-latest/ , 2025年10月17日。
[5] Blockzeit, https://blockzeit.com/how-inflation-debt-and-the-banking-crisis-are-making-bitcoin-a-safe-haven/ , 31 May 2025年5月31日。
[6] 彭博, https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25-10-09/central-banks-seen-holding-bitcoin-gold-as-key-reserves-by-2030-deutsche-bank, 9 October 2025年10月9日。
免責聲明
本資料由 MicroBit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(「MicroBit」)提供,僅供香港投資者參考。所有內容僅作為一般資訊用途,並不構成購買或出售任何金融工具的要約、招攬或推薦,也不構成法律、財務、稅務或投資建議。投資涉及風險,投資價值可能會上升或下降,投資者可能會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。過往業績並不代表未來表現的保證。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策前,應仔細考慮自身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,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以獲得適當的建議。
MicroBit 並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準確性、時效性、完整性或可靠性。所有材料均以「現狀」方式提供,且不附帶任何形式的保證,包括但不限於適銷性、特定用途的適用性或非侵權性。投資者應謹慎使用本資訊,並意識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限制。如無特別註明,部分觀點與建議為 MicroBit根據公開數據與市場經驗所整理。
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(「證監會」)的授權並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計劃的推薦或認可,也不保證其商業價值或表現。本資料並未經證監會審閱,僅供參考用途。在進行投資前,投資者應仔細閱讀相關條款、條件及披露文件,並確保完全理解所涉及的風險。如有疑問,請諮詢專業人士以獲得進一步協助。
版權©2025 小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。保留所有權利。